2007年4月12日星期四

马接补选有感

从小成长的新村,是典型的华人新村。

小小的村庄,总人口不会超过两千人,有一间华小、一个篮球场还有几家店屋。从懂事以来,就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恬静、很舒适。也与马来西亚大部分的乡村一样,村里有地方领袖在领导,马来西亚华人公会(马华)便是村里最活跃的团体。

在对政治没有了解以前,觉得一切不就是那么理所当然吗?地方的领袖为地方服务,村民们也很热情的支持他们。碰巧家就离马华公会的会所不到50步的距离,因此,与在马华公会活跃的叔叔伯伯也相当熟络。每逢有节目庆典时,总会很开心的去参与,再兴高采烈的回家,这,就是小镇生活。


心中有很多矛盾,感恩这些年来马华在地方上的贡献,或者更正确的来说,是那些叔伯选择在马华的党旗下,为党做出贡献。但是,他们会不会就只是一群想为人民付出的人,不了解政治的大格局,不了解大环境中的种种问题,更不知道其实奉献还可以有其他方式。

当我日渐成长、了解渐多后,越来越难接受执政党的理念与存在。马接区的补选给自己很大的激荡,看着一群人在乡镇中说着一些堂儿皇之的说辞,村民们从来也不会质疑。也因为一直以来,地方就只有一个政党的踪迹,人民不会考虑其他的选择。

但是,当副首相在台上说,他保存了华小的时候,我的眼泪差点儿掉了下来,不是感动、是悲愤!那番话说出的前一天,马华的韩春锦才说,白小不会重开,无需再谈。这是哪门子的保护?村民们喝彩的当儿,又有多少人知道,有一间华小,在面对着艰辛挣扎的厄运?!一间,不是大数目,但是,正视秉着一间也不能少的精神,华社才有今天的种种硕果。这些硕果,是现今执政党皇恩浩大吗?不是,是无数的华社先贤们奋力争取,用尽毕生换来的。

那天,拜访马华行动室时,一位叫做文亚书先生的人代表了马华来接待了拜访者,他问了一句话,华社有哪一项争取,是在没有政党为主力的情况下,争取成功的!听了那番话,心中的气在翻滚,可是,那时自己竟然可以忍了下来。林连玉老先生终其一生为华教劳心劳力,保留了华小,那也是政党的功劳吗?结果,当这位为华社鞠躬尽瘁的华教都是被褫夺公民权时,马华在哪里?

不敢奢望马华为华社鞠躬尽瘁,只是,连一个那么伟大的民族斗士,马华都没有能力保护他的公民权,马华究竟应该站在哪里代表华社?当这个政党站在台上领着无数华小邀功时,我真的很想问,没有林连玉为先锋的华,他们能争取些什么?当陈修信说,独大开得成,铁树会开花时,难道这个政党真的很有颜面以拉曼学院和拉曼大学来耀武扬威吗?

有人对我说,马华不存在的话,马来西亚华社早就不存在了,可是,相信了马华,华社等于在吃慢性毒药,逐步走向灭亡。。。

我不知道前半段对不对,因为,历史上马话的确一直存在,没有人可以为他的不存在作下准确地假设。可是,我看到的是,华社的确在一点一滴的失去。。。

几天前,高教部义正言辞的宣布,博大华文学会不能成立,因为博大文化学会已经成立了,有一不能有二。这是什么逻辑?人民的决定权在哪里?什么叫做有了文化学会就不能有华文学会?华社什么时候卑微到有了文化不能有语文?重要的是,马华的翁诗杰举双手双脚赞同。。向来敬仰他是整个政治浑局中的独行侠,没想到,近墨者,始终不能不黑。

在整个执政党的格局中,马华的位置在哪里,他们应该心中有数。当我看到马华的领导班子对巫统唯唯诺诺时,心中升不起任何的敬意。

村里的叔叔伯伯,给了我很好的成长环境,我会感激他们,可是,如果我再感激这个政党,未来的孩子们要在怎么样的环境中成长?我不敢想象。。。

马华的领袖们惯用青年容易被利用,除了这样的套话,能不能请你们给我一个好的解释?是什么让你们与人民权益渐行渐远?

到如今,我还不知道怎样的政党值得信任,但是,绝对不会因为找不到值得信任的,就随意投靠既有的。起码,现今的认知告诉我,执政党,是时候检讨了!

选择坦荡荡的驳斥,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补选的刺激吧!这个年龄,也够成熟谈自己的政治认知了,当然,还是欢迎更多的讨论与激荡。真金不怕红炉火,我还真的希望有人可以列举多些执政党的皇恩,让大家有更深层的讨论!思想的门不会因为现有想法而封闭起来,也相信任何的坚持都应该经得起考验与撞击!

可能,经过更多的讨论与激荡后,自己会发现,原来现有执政党是那么的纯洁高尚、伟大可贵。。。
希望有那么一天吧。。。

没有评论: